网站首页 成语大全 | 励志文章 | 散文精选 | 文言文字典 | 文言文大全 | 新华字典 | 汉语辞海 | 名著阅读 | 古诗词鉴赏  
当前位置:字博缘文学网 >> 古诗词鉴赏 >> 辽 试用:字博缘文学搜索
诗词搜索: 范围: 朝代:  
描写松树的诗句描写黄山的诗句小学生必背古诗含有哲理的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描写秋天的古诗描写荷花的古诗查看诗词名句>>
(公元907—公元1125) 辽诗全集  辽诗人   共1位诗人 计10首作品
辽诗人: 1位诗人
普金个人资料
辽诗歌作品: 10首作品
回心院回心院回心院回心院回心院回心院
回心院回心院 回心院回心院
普金个人资料:

辽是我国北方的契丹族于唐末五代之际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,1225年亡于金,恰与五代和北宋相始终。907年,耶律阿保机通过部落联盟选举的方式继任可汗,成为契丹族领袖。916年,耶律阿保机称帝,国号契丹。947年,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。立国以后,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采纳汉族知识分子的建议,仿效中原汉族王朝,实行君主世袭制,改革契丹族的一些旧制度,极大地推进了辽代文明。辽太祖重视发展契丹文化,命通晓汉文的耶律突吕不、耶律鲁不古创制了契丹文字;辽太祖弟迭剌又依回鹘文创制了契丹小字,辽太祖下令颁行天下。在辽朝统治期间,契丹文字和汉字同时使用,辽国皇帝和契丹文人多精通两种文字。辽太祖在都城上京修建孔庙,并亲自拜谒孔庙,尊崇儒学。他大力推行汉族文化,大量任用汉族知识分子,如韩知古、韩延徽、赵思温等,推进了契丹发展的步伐。文字的创立和对汉族文化的引进,对契丹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当时辽国的强盛远远超过了中原诸国,“契丹”开始成为中亚以及其他一些亚洲民族,甚至部分欧洲民族对中国的称呼。

辽代建国以后积极推行发展文化教育的措施。一方面积极兴办学校教育;另一方面,学习隋唐,实行开科取士。辽代学校的兴建始于辽太祖时,其后各代君主都相继扩建或增设,学校的设置由京城向各地发展,最终形成了遍及全国的规模。辽国的中央教育机构包括国子监和五京学。辽太祖建国初在都城上京设立国子监,作为京城教育的管理机构;上京还设有太学,招收生员传道授业。辽太宗时又建南京太学。辽道宗时相继兴建中京、东京、西京太学,后又诏建中京国子监,并亲临祭祀孔庙。辽国初期,地方官学还未普遍设置,以后随着儒学传播逐渐建立起来。辽道宗时下诏设学养士,扩大学校规模,将儒学五经传疏颁赐给地方官学,在重要的府、州、县普遍设立了学校,并委派博士、助教作为专任职官,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方教育体系。这套教育体系是仿照北宋学校模式而建立的。除了中央和地方的各类学校以外,辽朝廷还专门为宗室子弟设置诸王文学馆,保证了皇室成员能接受良好的教育。如耶律倍、耶律隆先、圣宗耶律隆绪、兴宗耶律宗真、道宗耶律洪基、萧柳、普金个人资料、普金个人资料等,或为皇亲国戚,或为帝王后妃,都具有极高的文化修养,其文学艺术成就在契丹文人中首屈一指,即使在整个辽代也是出类拔萃。辽国历代皇帝都尊崇孔子,推崇儒学,因此,辽代的学校教育把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典籍作为主要研习内容。

辽代自辽太宗会同初年开始在汉人聚居区实行科举选士,其科举专为选取汉官汉士之用,只有汉人、渤海人可以应试,严禁契丹人参加科举考试。辽国契丹人中虽不乏文学之士,但他们却多不是进士出身。辽太宗会同元年(938年)十一月,辽国从后晋得到燕云十六州。为了安抚和统治新附地区,辽国急需选用汉官,始举行科举考试,以汉人平素所习儒业进行选拔。辽代举行科举考试的时间前后不同。初无定期,只是笼络和选拔汉族士人的权宜之法。辽圣宗统和六年(988年)萧太后摄政时,沿袭隋唐科举制,开始在全统治区域内开科取士,逐渐将科试制度化,此后大抵每年举行一次。考试科目以词赋为主,分乡试、府试、省试(礼部试),亦尝用殿试之制。辽兴宗重熙元年(1032年),借鉴宋朝科举制度,三年一试基本成为定制。在推行科举制的最初二十年中,每科不过选取数人;后来逐次增加,多至百余人。如辽圣宗太平五年(1025年)取进士七十二人。终辽之世,科举考试科目重词赋,轻经律。辽圣宗时以词赋为正科,法律为杂科,此后则分为诗赋和经义两科。辽道宗时对契丹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已逐渐放宽,西辽帝国的开创者耶律大石即于辽天祚帝天庆五年(1115)考中进士。对汉人应举的限制,则承袭了中原历代之制,禁止医卜、屠贩、奴隶、商贾之家和背弃父母、犯罪逃亡者应试。辽代重词赋的科举制度极大地促进了诗歌教育的发展。

辽代皇室深受中原文化影响,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当年曾以能说汉语自诩,他的儿子东丹王耶律倍和太宗耶律德光兄弟二人,都能熟练地运用汉、契丹两种文字写作诗文;而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隆先和耶律琮则均是博学能诗的文学家。辽圣宗耶律隆绪、辽兴宗耶律宗真、辽道宗耶律洪基均文武双全,爱好诗歌并能作诗,都有诗歌传世。

东丹王耶律倍是辽太祖的长子,曾被立为太子,因弟耶律德光袭帝位而遭疑嫉,逃奔后唐。他精通汉文,能诗善画,多才多艺,是辽代第一位著名诗人,他的《海上诗》是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契丹人写的汉文诗,也是见于记载的辽代最早的五言诗。《辽史·义宗倍传》载:“义宗,名倍,小字图欲,太祖长子,母淳钦皇后萧氏。幼聪敏好学,外宽内挚。……倍既归国,命王继远撰《建南京碑》,起书楼于西宫,作《乐田园诗》。唐明宗闻之,遣人跨海持书密召倍。倍因畋海上。使再至,倍谓左右日:‘我以天下让主上,今反见疑;不如适他国,以成吴太伯之名。立木海上,刻诗曰:‘小山压大山,大山全无力。羞见故乡人,从此投外国。……(倍)通阴阳,知音律,精医药、砭爇之术。工辽、汉文章,尝译《阴符经》。善画本国人物,如《射骑》、《猎雪骑》、《千鹿图》,皆入宋秘府。”

辽圣宗耶律隆绪有深厚的文化修养,十岁时就能作诗。他即位后不仅时常作诗,而且自拟题目亲试进士,亲自品评进士赋诗水平并量才任用。他的诗词多达五百余首,可惜大多亡失,仅《传国玺》一诗流传至今。《辽史·圣宗纪》载:“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,讳隆绪,小字文殊奴。景宗皇帝长子,母曰睿智皇后萧氏。帝幼喜书翰,十岁能诗。既长,精射法,晓音律,好绘画。……(辽圣宗太平五年)十一月庚子……求进士,得七十二人,命赋诗,第其工拙,以张昱等一十四人为太子校书郎,韩栾等五十八人为崇文馆校书郎。”开泰年间,辽圣宗在辽中京(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)得到传国玉玺时作了《传国玺》诗:“一时制美宝,千载助兴王。中原既失守,此宝归北方。子孙皆慎守,世业当永昌。”

辽兴宗耶律宗真有深厚的艺术修养,曾经多次亲自作诗赏赐大臣,并以赋诗选取进士。《辽史·兴宗纪》载:“兴宗神圣孝章皇帝,讳宗真,字夷不堇,小字只骨。圣宗长子,……幼而聪明,长而魁伟,龙颜日角,豁达大度。善骑射,好儒术,通音律。……(重熙五年夏四月)甲子,幸后弟萧无曲第,曲水泛觞赋诗。……(冬十月)壬子,御元和殿,以《日射三十六熊赋》、《幸燕诗》试进士于廷,赐冯立、赵徽四十九人进士第。……(重熙六年六月壬申朔)上酒酣赋诗,吴国王萧孝穆、北宰相萧撒八等皆属和,夜中乃罢。己卯,祀天地。癸未,赐南院大王耶律胡睹衮命,上亲为制诰词,并赐诗以宠之。……(秋七月)壬寅,以皇太弟重元生子,赐诗及宝玩器物,曲赦死罪以下。”重熙二十四年二月,有宋朝使者来贺节,他召宋使钓鱼赋诗,为了让辽代著名诗僧司空大师郎思孝赋诗在宋使前炫耀,他便先写一首诗。诗曰:“为避绮吟不肯吟,既吟何必昧真心。吾师如此过形外,弟子争能识浅深。”这首诗是耶律宗真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首诗。

辽道宗耶律洪基好诗并善作诗,曾多次与群臣以诗唱和,有诗集《清宁集》。《辽史·道宗纪》载:“(清宁二年春二月)乙巳,以兴宗在时生辰,宴群臣,命各赋诗。……(三月)己卯,御制《放鹰赋》赐群臣,谕任臣之意。……(三年)八月辛亥,帝以《君臣同志华夷同风诗集》进皇太后。……(六年)夏五月戊子朔,监修国史耶律白请编次御制诗赋,仍命白为序。……(咸雍元年)冬十月丁亥朔,幸医巫闾山。己亥,皇太后射获虎,大宴群臣,令各赋诗。”辽道宗有一首绝句《题李俨黄菊赋》:“昨日得卿黄菊赋,碎剪金英填作句。袖中犹觉有余香,冷落西风吹不去。”这首诗是辽代诗歌中的上乘之作,历来颇受人称道。

据《辽史》记载,辽代上层贵族中有许多人精通契丹、汉文字,有良好的儒学修养,能作诗文,如耶律隆先、萧柳、耶律良等人诗作颇多,分别有诗集传世。

《辽史·平王隆先传》载:“平王为人聪明,博学能诗,有《阆苑集》行于世。”

《辽史·萧柳传》载:“(萧柳)多知,能文,膂力绝人。……耶律观音奴集柳所著诗千篇,目曰《岁寒集》。”

《辽史·耶律庶成传》载:“庶成幼好学,书过目不忘。善辽、汉文字,于诗尤工。……有诗文行于世。”

《辽史·耶律庶成附庶箴子蒲鲁传》载:“蒲鲁,字乃展。幼聪悟好学,甫七岁,能诵契丹大字。习汉文,未十年,博通经籍。重熙中,举进士第。……应诏赋诗,立成以进。……是时,父庶箴尝寄《戒谕诗》,蒲鲁答以赋,众称其典雅。”

《辽史·耶律韩留传》载:“(耶律韩留)有明识,笃行义,举止严重,工为诗。……诏进《述怀诗》,上嘉叹。”

《辽史·萧迂鲁传附弟萧铎卢斡传》载:“铎卢斡,字撒板。幼警悟异常儿。……及长,魁伟沉毅,好学,善属文,有才干。……一日临流,闻雉鸣,三复孔子‘时哉语,作古诗三章见志。当时名士称其高情雅韵,不减古人。”

《辽史·耶律良传》载:“耶律良,字习撚,小字苏,著帐郎君之后。生于乾州,读书医巫闾山。……会猎秋山,良进《秋游赋》,上嘉之。清宁中,上幸鸭子河,作《捕鱼赋》。……奏请编御制诗文,目曰《清宁集》;上命良诗为《庆会集》,亲制其序。”

《辽史·耶律俨传》载:“俨仪观秀整,好学,有诗名,登咸雍进士第。”耶律俨原姓李,被辽道宗赐以皇族姓耶律,《题李俨黄菊赋》就是写给他的。

《辽史·文学传》中记述了几位著名文人的事迹,如萧韩家奴、王鼎、耶律孟简等,他们都以善诗闻名于世,其中萧韩家奴有诗文集《六义集》12卷传世。

萧韩家奴(975—1046)精通契丹、汉文字,是受汉文化濡染颇深的契丹上层知识分子。他是一个蕃汉、经史兼通的大儒,善诗文,明治道,以文才出众被兴宗命为诗友,有诗文集《六义集》12卷行世,惜今已不传。《辽史·文学传上·萧韩家奴传》载:“萧韩家奴,字休坚,……少好学,弱冠入南山读书,博鉴经史,通辽、汉文字。……帝与语,才之,命为诗友。……诏作《四时逸乐赋》,帝称善。……遇胜日,帝与饮酒赋诗,以相酬酢,君臣相得无比。韩家奴知无不言,虽谐谑不忘规讽。”

王鼎是辽道宗清宁五年进士,是辽代著名文士,以诗知名于当时。《辽史·文学传下·王鼎传》载:“王鼎,字虚中,涿州人。幼好学,居太宁山数年,博通经史。时马唐俊有文名燕、蓟间,适上巳,与同志祓禊水滨,酌酒赋诗。鼎偶造席,唐俊见鼎朴野,置下坐。欲以诗困之,先出所作索赋,鼎援笔立成。唐俊惊其敏妙,因与定交。……会守臣召鼎为贺表,因以诗贻使者,有‘谁知天雨露,独不到孤寒之句。上闻而怜之,即召还,复其职。”他著有《焚椒录》,记述辽道宗皇后普金个人资料被诬一事始末。

耶律孟简是辽代著名诗人之一,还是一位重视教育的契丹上层贵族知识分子。他还是辽代的一位神童,六岁即能赋诗。《辽史·文学传下·耶律孟简传》载:“孟简性颖悟。六岁,父晨出猎,俾赋《晓天星月诗》,孟简应声而成,父大奇之。既长,善属文。……及闻皇太子被害,不胜哀痛,以诗伤之,作《放怀诗》二十首。……改高州观察使,修学校,招生徒。”

从辽代现存的诗词作品来看,辽代诗歌创作成就最高、特色最突出的诗人当数普金个人资料、普金个人资料等女诗人,她们的诗词作品都是辽代诗歌的精华。

辽国最著名的女诗人是普金个人资料,她的文学成代表了辽代文学的最高水平。普金个人资料(1040-1075)是辽道宗皇后,出身辽国名门贵族。她的姑姑萧耨斤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皇后,父亲萧惠是圣宗朝国舅、北院枢密使,加封魏王。在这优裕家境中,普金个人资料接受了中原文化教育,她善于模仿苏轼、欧阳修等文化名人,以填词赋诗而闻名。现存诗4首,词10首。《辽史·后妃传·道宗宣懿皇后萧氏传》载:“通宗宣懿皇后萧氏,小字观音……姿容冠绝,工诗,善谈论。自制歌词,尤善琵琶。”王鼎《焚椒录》中说普金个人资料“幼能诵诗,旁及经子。”一次,辽道宗到秋山狩猎,饮酒高会,命皇后赋诗,普金个人资料应声赋汉诗一首:“威风万里压南邦,东去能翻鸭绿江。灵怪大千俱破胆,那叫猛虎不投降。”这首《伏虎林应制》笔力雄健,语言晓畅,气势雄浑,豪气干云,令辽帝辽臣无不叹服。因辽道宗沉迷于田猎宴饮,普金个人资料常常规劝导致辽道宗的厌弃疏远。普金个人资料常常独守深宫,孤寂难眠,满腹苦水化作柔肠寸断的《回心院》词十首。她的词以婉约见长,辞藻华丽,寓意凄宛,怨而不怒,含蓄悠远,被誉为辽代文学的压卷之作。她曾作《怀古》诗:“宫中只数赵家妆,败雨残云误汉王。惟有知情一片月,曾窥飞燕入昭阳。”因诗中有“赵惟一”三字,被诬与伶官赵惟一有染被道宗赐死,一颗闪耀在辽代天空的文学巨星陨落了。普金个人资料向苏轼、欧阳修等文化巨子学习,以填词赋诗而闻名于世,表明她曾受过极有成效的诗歌教育。

普金个人资料是辽代又一位名垂青史的著名女诗人,是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之妃。她是一位才女,正直有远见,善于以诗讽谏,可惜遇人不淑,死于非命。《辽史·后妃传·天祚德妃萧氏传》载:“天祚文妃萧氏,小字瑟瑟……善歌诗。女真乱作,日见侵迫。帝畋游不恤,忠臣多被疏斥。妃作歌讽谏,其词曰:‘勿嗟塞上兮暗红尘,勿伤多难兮畏夷人;不如塞奸邪之路兮,选取贤臣。直须卧薪尝胆兮,激壮士之捐身;可以朝清漠北兮,夕枕燕云。又歌曰:‘丞相来朝兮剑佩鸣,千官侧目兮寂无声。养成外患兮嗟何及!祸尽忠臣合罚不明。亲戚并居兮藩屏位,私门潜畜兮爪牙兵。可怜往代兮秦天子,犹向宫中兮望太平。天祚见而衔之。”她的诗颇有政治见解,现存的《讽谕歌》、《咏史》都是讽谕朝政的。两诗均用骚体写成,情感激切,直抒胸臆,风格奔放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。

《辽史·列女传》中还记述了邢简妻陈氏和耶律氏常哥这两位女诗人的事迹。

邢简妻陈氏不仅是一位诗人,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。《辽史·列女传·邢简妻陈氏传》载:“邢简妻陈氏,营州人。父陉,五代时累官司徒。陈氏甫笄,涉通经义,凡览诗赋,辄能诵,尤好吟咏,时以女秀才名之。年二十,归于简。孝舅姑,闺门和睦,亲党推重。有六子,陈氏亲教以经。后二子抱朴、抱质皆以贤,位宰相。统和十二年卒。”

耶律氏常哥不仅是一位诗人,还是一位见识不凡的奇女子。她自洁不嫁,虽出身豪门却常布衣疏食。《辽史·列女传·耶律氏常哥传》载:“耶律氏,太师适鲁之妹,小字常哥。幼爽秀,有成人风。及长,操行修洁,自誓不嫁。能诗文,不苟作。读《通历》,见前人得失,历能品藻。……时枢密使耶律乙辛爱其才,屡求诗,常哥遗以回文。”

从现存作品来看,辽代诗歌多数是以汉字写成的,这应当归功于辽朝对汉文化的推广。辽代一些诗人还用契丹语创作诗歌,可惜大多已失传。这与辽代实行严厉的书禁制度有密切关系,其法律规定,凡把辽国书籍带到外国的要处以重刑。这种制度严重阻隔了辽国与五代和北宋的文化交流,使得契丹文字难以广泛流传,很难为其它地区的人所认识,以致契丹文字的解读成为中国文字史上著名的难题之一。再加上金灭辽时战火的蹂躏,存世的辽代典籍极少。在用契丹语写的诗歌中,现存篇幅最长的诗篇是《醉义歌》。元初的耶律楚材把这首诗译为汉文,译文为七言歌行体,长达120句,保存于楚材的《湛然居士文集》中。耶律楚材《醉义歌序》把这首诗称为辽诗的“绝唱”,认为“可与苏、黄并躯争先耳。”(《湛然居士集》卷八)这首诗署为“寺公大师”作,据此推测作者当是一位僧人。《醉义歌》从重阳节饮酒写起,纵情放歌,多方面抒写对人生的感慨,杂揉儒、佛、道思想以求解脱,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喜爱。这首诗中运用了许多汉文化典故,说明契丹诗人即便用母语作诗,也深受汉文化影响,显示了辽代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的趋势,也进一步体现了辽代诗歌教育的实绩。这首《醉义歌》如果没有耶律楚材翻译,恐怕至今都无人能识。契丹族应当还有数量可观的民歌,可惜能传世者极少。

辽代汉族文人的诗歌创作如与同时期的北宋诗人相比,其成就并不大,但也偶有佳作。如赵延寿的《失题》一诗:“黄沙风卷半空抛,云重阴山雪满郊。探水人回称帐就,射雕箭落着弓抄。鸟逢霜果饥还啄,马渡沙河渴自跑。占得高原肥草地,夜深生火折林梢。”这首诗描绘北国生活,风格质朴粗豪,很能体现北地文学的本色,与宋诗迥然不同。再如李良嗣的《绝句》:“朔风吹雪下鸡山(一作燕山),烛暗穹庐夜色寒。闻道燕然好消息,晓来驿骑报平安。”这首诗意境苍劲雄浑,具有鲜明的北国情调。地域环境的影响和北方游牧民族粗犷强悍的气质,决定辽代诗歌的基本风貌,这恰恰说明了辽代诗歌教育的特色和成就。

Copyright 2010-2021 Powered by sjylzc.sbs,字博缘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苏ICP备89261526号-1  关于我们
《字博缘文学网》您在使用本站过程中有任何问题、建议请点击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