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姓的起源
百家姓讲乌姓的来源、起源、郡望堂号。姓氏源流乌(Wū)姓源出有四:1、出自姬姓,是以官职命姓。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所载,相传少昊作东夷部族首领时,以鸟名任命职官,有乌鸟一职。族徽为大乌,其...
姓氏读音:wū
姓氏源流
乌(Wū)姓源出有四:
1、出自姬姓,是以官职命姓。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所载,相传少昊作东夷部族首领时,以鸟名任命职官,有乌鸟一职。族徽为大乌,其族中有乌鸟氏,负责掌管高山丘陵,其后人便去鸟字姓乌,称乌氏,是今天乌姓的最早起源。金天氏少昊,即黄帝曾孙帝喾之子,名挚,故乌姓亦为黄帝后裔。
2、出自西戎。古代陇西有乌氏国(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东),是西戎的一支。后来被秦国攻灭,国人以乌为姓,称乌氏。又据据《宋书·外夷传》所载,南朝宋时,安定国,其王姓乌氏。
3、出自古代鲜卑族复姓,为乌石兰氏所改。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所载,南北朝时,北魏有代北三字姓乌石兰氏,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姓乌氏。又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载:“温石兰之为石,乌石兰亦为石,又为乌。”
4、出自回族有乌姓。回族中的乌姓,主要源自明朝皇帝朱元库的赐姓。据《赛典赤家谱》载:“咸阳王(赛典赤)奉旨征平西夏,以得胜之兵戍守宁夏、渭南等处,所有兵将保属哈蜜(密)征调。以名为姓。明太祖定鼎金陵,赐为十姓:曰闪、日者、日白、曰苗。日冶、曰乌……”乌姓也有一部分源自经名“乌马儿”。乌姓回族主要分在陕西、西宁等地。
得姓始祖:少昊。乌姓是少昊氏以乌命名官职,有乌鸟氏得姓而来的。在古史传说中,重是一个半神半人的人物。有人说他是少昊的儿子。少昊又称金天氏,和太昊同属于东夷部族。他以乌为图腾,设置的官职都以鸟命名。他的都城在穷桑,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。少吴一共有四个儿子,依次叫做重、该、修、熙。重曾担任过“木正”,他又被称作“句芒”。据《姓氏考略》上的记载,乌姓出自姬姓,是黄帝的后代,少昊氏以乌命官,有乌鸟氏,他的后人去鸟字姓乌,称乌氏。望族出于颍川、汝南、鄱阳。故乌氏后人奉少昊为乌姓的得姓始祖。
迁徙分布
乌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乌姓出自姬姓,是黄帝的后代。上古时候,各个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,有一些崇拜鸟图腾。相传东方部落有一个首领,叫少昊,是黄帝的后代,他的氏族也崇拜鸟图腾,他就用百鸟的名称作为百官的名称,其中有乌鸟氏。乌鸟氏的子孙中有的去掉鸟字,单用一个乌字,称为乌氏,是今天乌姓的最早起源。此外还有一支乌姓的起源。春秋时期陇西有乌氏国(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东),后来被秦国所灭,其国人以国名为姓氏,也称为乌氏。到了北魏的时候,北方有个安定国,是一支少数民族定居的地方,王族姓乌。有古书《宋书外夷传》的记载为证:“其时有安定国,为乌氏王”。乌姓望族居颍川(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)、汝南(今河南省汝南东南60里一带)、鄱阳(今江西省鄱阳县一带)。
历史名人
乌 获:战国时秦国的勇士,据说他能举起千钧之重物,当时的秦武王也是个大力士,因而甚是宠用乌获。
乌氏倮:秦朝人,以畜牧为业,欲以其畜易物,戎王以十偿之。始皇令倮比封君(接受封邑的贵族),与其他大臣一起上朝。
乌枝鸣:春秋齐国大夫,戍守宋国。宋国华氏作乱,昭公二十年(公元前613年),华登奔吴,于次年发吴兵救华氏,枝鸣主张诱敌,与敌短兵相接,以勇取胜。齐君从之,乃胜。
乌重胤:字保君,唐代张掖人。出身行伍,善抚士,待官属有礼,当时名士石洪、温造皆罗致幕下。
乌承玼:字德润,张掖人(今甘肃省境内)。唐玄宗开元年间,与族兄乌承恩皆为平虏先锋,因战功卓著,号称“辕门二龙”。开元二十二年(734年)奚、契丹南侵,玄宗派乌承砒、乌承恩率兵反击,在捺绿山大破入侵者。接着又派信安王伟、幽州长史赵含章继续讨伐。乌承玼对二人说:“入侵的敌军奚和契丹都很厉害,前次他们打了败仗,不是真败,而是诱我们深入。你们应该养精蓄锐,坚守不出,使他们的阴谋不能得逞。”二人根本不相信,率军迫至白城,与敌军相遇,大战一场,终于失利。而承玼、承恩则出其不意,攻击右翼,大获全胜。后曾谋刺叛将史思明未成,乌承恩死,乌承玼投奔大将李光弼。
乌本良:著名的“春风先生”,浙江钱塘人,自幼好学,穷经博史,精于诗词书法,因家贫,在钱塘教授生徒,培育英才无数。
乌斯道:浙江钱塘人,也是一位名士,他的文章精彩,诗更是寄兴高远,而潇洒出尘,一洗元朝诗繁缛之弊,尤精书法。他为官亦有惠政。
乌·满达夫:男,蒙古族,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人,1937年9月出生,中共党员,1962年毕业于蒙古国国立大学。内蒙古大学蒙语系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兼任中国蒙古语文学会理事长、国际蒙古学协会会员、内蒙古名词术语、标准音委员会委员。1962年始在内蒙古大学任教至今,一直从事蒙古语言的教学与研究工作。在近四十年中,讲授过或正在讲授“现代蒙语”、“语言学概论”、“中古蒙语”、“蒙古语言学史概略”、“‘蒙古秘史’研究”、“‘蒙古字韵’考”、“蒙语规范化”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。专著有《蒙古语言的发展与规范》、《蒙古语言研究》、《蒙古译语词典》、《音译注释‘华夷译语’》、《中古蒙语》(全国统编教材、主编,1997);译著有《语言学概论》(汉译蒙,二人合译,1983)。论文有“外国地名蒙文转写法”’.“关于划分我国蒙语方言和确定基础方言、标准音的意见”等约四十多篇。其中有些著作、论文曾多次分别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、三等奖、中国蒙古语文学会优秀论文、内蒙古大学科技优秀成果二等奖,国家教育部全国大中专院少数民族文字教材二等奖。
乌 云(原名立花珠美):女,1938年5月生,日本德岛人。教育教研室高级教师。1957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。通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,八届全国政协委员,七届内蒙古政协常委。主要成果:从教30多年来,一直在库伦旗任教,辛勤耕耘,默默奉献。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数育事业,呕心沥血,作出了很大的贡献。被评为全国“三八”红旗手、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。事迹被收入《中华妇女风采录》、《中国人物年鉴》。
乌拉孜汗·阿·阿赛应哈孜音:男,哈族,1938年6月生,新疆托里人。基础部植物生理组教授。196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专业。同年被分配到新疆八一农学院任教。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94年被评为教授。曾任生物基础部副主任。党支部书记,并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,新疆植物学会理事和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主任。1992年被选入《中国少数民族专家学者词典》。从事植物生理生化教学和研究30多年,共教授60多个班次,培养出2000多名高级专业人才,为学校培养出5名少数民族年青教师。曾2次被评为先进教师并出席了农牧渔业部在沈阳召开的表彰大会,曾被评为“全国植物学科普工作积极分子”。1968年一1972年参加了中央民族出版社《毛泽东集》1—4卷和马列著作等6本书的翻译和编辑工作。编写出6部60万字的教材。正式出版的专著和译著有《植物生理学基础》,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《植物生理学》、《微生物的功过》、《新疆农作物实用技术》等8部。主持了自治区课题“药用植物一阿魏的组织培养”。论又有《药用植物一阿魏的组织培养初探》、《水肥使作物增产的生理基础》等20多篇。
乌其洪江·玉买尔:1945年9月生,维吾尔族。笔名星火。新疆喀什人。196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。杂志社副主编、副主任。副编审。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,中国民研会理事,新疆作家协会会员,新疆民研会理事,新疆“十二木卡姆”研究会会员,喀什地区民间文学家协会和喀什地区诗词协会主席。1957年发表处女作诗歌《花朵》。44年来先后发表100余篇论文、300多篇歌词,并翻译了一些中外作家的诗歌、小说、散文。出版的著作有《清泉》、《萨拉姆星星》、《道德的歌颂》(合著)、《启明星》、《维吾尔族历史民歌》、《色来恰坎的故事》、《维吾尔族民间歌手集》、《百灵鸟》、《啊,群星》等。辞条辑入《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录》、《中国少数民族作家辞典》、《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》、《中国人才世纪献辞》、《中国文艺群星辞典》、《中国民间文学家辞典》等。
乌日吐那斯图:1939年11月生,内蒙古哲里木人。蒙古族。原名金楞,笔名科尔沁塔拉。中共党员。1957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蒙文专业,1956年内蒙古师大函大师大函大蒙文系本科毕业。内蒙古哲里本报社副总编、党委副书记、高级编辑。曾兼任全国少数民族新闻研究会常务理事,全国地市报时事研讨会常务理事,内蒙古记协理事,内蒙古曲艺家协会会员,哲盟蒙古语文学会常务理事,哲盟作协会。用蒙汉两种文字撰写四百多万字的消息、通讯、游记、特写、报告文学、调查报告、理论文章文艺评论、诗歌,并编写、翻译出版了《爱国传奇》等8部著作。其中《人才之摇篮》(获全国新闻一等奖)等5篇新闻作品5次获全国新闻奖;《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,办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》(获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新闻研讨会二等奖,并摘入《新闻年鉴》和《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文选》)等4篇新闻作品4次获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新闻奖;《草原轻骑兵》(获内蒙古自治区新闻一等奖)等3篇新闻作品3次获新闻奖:《无私的奉献》等8篇作品8次获内蒙古自治区征文奖;2次获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工作者称号,3次获全国地方报总编奖,2次荣获省级新闻出版战线先进工作者和自治区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。事迹被收入《中国少数民族专家学者辞典》、《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》。
郡望堂号
1、郡望
据《郡望百家姓》上记载:乌氏望出颍川郡。战国时置郡。以颍水得名。
颍川郡:始设于秦王政十七年(公元前230年)。之所以名为颖川郡,是因为有一条河,名为颖水,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。郡治设在阳翟(今河南省禹州市),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登封 宝丰以东,尉氏 郾城以西,新密以南,叶县 舞阳以北的广大地区。东魏武定年间治所移至颍阴(北齐改为长社,隋又改为颍川,唐复改为长社,即今河南省许昌市)。隋初曾废颍川郡,唐代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。
汝南郡:汉高帝置,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。
鄱阳郡:汉末孙权设鄱阳郡,治鄱阳县,就在今江西省鄱阳。
2、堂号
懿穆堂:唐朝乌重胤,开始为陆平将兼左司马。因剿贼有功,升节度使,封张掖郡公。3年中大小百余战,将贼剿平,升检校 司空,进为邠国公。死后谥号为懿穆。部下士兵20余人割股祭他。
【乌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乌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古称力士;
世比封君。
——佚名撰乌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战国时秦国勇士乌获,力大能举鼎,因为秦武王孔武有力,喜好竞赛力气的游戏,乌获与任鄙、孟说等力士都位居高官。下联典指秦朝人乌氏倮,以畜牧为业,秦始皇令他比封君(接受封邑的贵族),与其他大臣一起上朝。
唐廷宿将;
齐采名卿。
——佚名撰乌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代张掖人乌重胤,字保君,出身行伍,年轻时曾任潞牙将,后历官河阳节度使、检校司空,封邠国公。下联典指春秋时齐国大夫乌枝鸣,驻守宋国。宋国华氏作乱,华登到吴国搬来救兵对付宋昭公,宋军大败。乌枝鸣向齐君建议,诱敌深入,与敌人短兵相接,以勇取胜,果然击退了华氏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乌姓宗祠六言通用联〗
两生礼罗幕下;
二龙决胜辕门。
——佚名撰乌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邠国公乌重胤礼贤下士,名士石洪、温造皆投其幕下。下联典指唐开元中乌承玼与从兄乌承恩皆为平虏先锋,人称“辕门二龙”。 百家姓查看:http://sjylzc.sbs/baijiaxing
姓氏源流
乌(Wū)姓源出有四:
1、出自姬姓,是以官职命姓。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所载,相传少昊作东夷部族首领时,以鸟名任命职官,有乌鸟一职。族徽为大乌,其族中有乌鸟氏,负责掌管高山丘陵,其后人便去鸟字姓乌,称乌氏,是今天乌姓的最早起源。金天氏少昊,即黄帝曾孙帝喾之子,名挚,故乌姓亦为黄帝后裔。
2、出自西戎。古代陇西有乌氏国(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东),是西戎的一支。后来被秦国攻灭,国人以乌为姓,称乌氏。又据据《宋书·外夷传》所载,南朝宋时,安定国,其王姓乌氏。
3、出自古代鲜卑族复姓,为乌石兰氏所改。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所载,南北朝时,北魏有代北三字姓乌石兰氏,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姓乌氏。又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载:“温石兰之为石,乌石兰亦为石,又为乌。”
4、出自回族有乌姓。回族中的乌姓,主要源自明朝皇帝朱元库的赐姓。据《赛典赤家谱》载:“咸阳王(赛典赤)奉旨征平西夏,以得胜之兵戍守宁夏、渭南等处,所有兵将保属哈蜜(密)征调。以名为姓。明太祖定鼎金陵,赐为十姓:曰闪、日者、日白、曰苗。日冶、曰乌……”乌姓也有一部分源自经名“乌马儿”。乌姓回族主要分在陕西、西宁等地。
得姓始祖:少昊。乌姓是少昊氏以乌命名官职,有乌鸟氏得姓而来的。在古史传说中,重是一个半神半人的人物。有人说他是少昊的儿子。少昊又称金天氏,和太昊同属于东夷部族。他以乌为图腾,设置的官职都以鸟命名。他的都城在穷桑,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。少吴一共有四个儿子,依次叫做重、该、修、熙。重曾担任过“木正”,他又被称作“句芒”。据《姓氏考略》上的记载,乌姓出自姬姓,是黄帝的后代,少昊氏以乌命官,有乌鸟氏,他的后人去鸟字姓乌,称乌氏。望族出于颍川、汝南、鄱阳。故乌氏后人奉少昊为乌姓的得姓始祖。
迁徙分布
乌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乌姓出自姬姓,是黄帝的后代。上古时候,各个氏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,有一些崇拜鸟图腾。相传东方部落有一个首领,叫少昊,是黄帝的后代,他的氏族也崇拜鸟图腾,他就用百鸟的名称作为百官的名称,其中有乌鸟氏。乌鸟氏的子孙中有的去掉鸟字,单用一个乌字,称为乌氏,是今天乌姓的最早起源。此外还有一支乌姓的起源。春秋时期陇西有乌氏国(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东),后来被秦国所灭,其国人以国名为姓氏,也称为乌氏。到了北魏的时候,北方有个安定国,是一支少数民族定居的地方,王族姓乌。有古书《宋书外夷传》的记载为证:“其时有安定国,为乌氏王”。乌姓望族居颍川(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)、汝南(今河南省汝南东南60里一带)、鄱阳(今江西省鄱阳县一带)。
历史名人
乌 获:战国时秦国的勇士,据说他能举起千钧之重物,当时的秦武王也是个大力士,因而甚是宠用乌获。
乌氏倮:秦朝人,以畜牧为业,欲以其畜易物,戎王以十偿之。始皇令倮比封君(接受封邑的贵族),与其他大臣一起上朝。
乌枝鸣:春秋齐国大夫,戍守宋国。宋国华氏作乱,昭公二十年(公元前613年),华登奔吴,于次年发吴兵救华氏,枝鸣主张诱敌,与敌短兵相接,以勇取胜。齐君从之,乃胜。
乌重胤:字保君,唐代张掖人。出身行伍,善抚士,待官属有礼,当时名士石洪、温造皆罗致幕下。
乌承玼:字德润,张掖人(今甘肃省境内)。唐玄宗开元年间,与族兄乌承恩皆为平虏先锋,因战功卓著,号称“辕门二龙”。开元二十二年(734年)奚、契丹南侵,玄宗派乌承砒、乌承恩率兵反击,在捺绿山大破入侵者。接着又派信安王伟、幽州长史赵含章继续讨伐。乌承玼对二人说:“入侵的敌军奚和契丹都很厉害,前次他们打了败仗,不是真败,而是诱我们深入。你们应该养精蓄锐,坚守不出,使他们的阴谋不能得逞。”二人根本不相信,率军迫至白城,与敌军相遇,大战一场,终于失利。而承玼、承恩则出其不意,攻击右翼,大获全胜。后曾谋刺叛将史思明未成,乌承恩死,乌承玼投奔大将李光弼。
乌本良:著名的“春风先生”,浙江钱塘人,自幼好学,穷经博史,精于诗词书法,因家贫,在钱塘教授生徒,培育英才无数。
乌斯道:浙江钱塘人,也是一位名士,他的文章精彩,诗更是寄兴高远,而潇洒出尘,一洗元朝诗繁缛之弊,尤精书法。他为官亦有惠政。
乌·满达夫:男,蒙古族,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人,1937年9月出生,中共党员,1962年毕业于蒙古国国立大学。内蒙古大学蒙语系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兼任中国蒙古语文学会理事长、国际蒙古学协会会员、内蒙古名词术语、标准音委员会委员。1962年始在内蒙古大学任教至今,一直从事蒙古语言的教学与研究工作。在近四十年中,讲授过或正在讲授“现代蒙语”、“语言学概论”、“中古蒙语”、“蒙古语言学史概略”、“‘蒙古秘史’研究”、“‘蒙古字韵’考”、“蒙语规范化”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。专著有《蒙古语言的发展与规范》、《蒙古语言研究》、《蒙古译语词典》、《音译注释‘华夷译语’》、《中古蒙语》(全国统编教材、主编,1997);译著有《语言学概论》(汉译蒙,二人合译,1983)。论文有“外国地名蒙文转写法”’.“关于划分我国蒙语方言和确定基础方言、标准音的意见”等约四十多篇。其中有些著作、论文曾多次分别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、三等奖、中国蒙古语文学会优秀论文、内蒙古大学科技优秀成果二等奖,国家教育部全国大中专院少数民族文字教材二等奖。
乌 云(原名立花珠美):女,1938年5月生,日本德岛人。教育教研室高级教师。1957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。通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,八届全国政协委员,七届内蒙古政协常委。主要成果:从教30多年来,一直在库伦旗任教,辛勤耕耘,默默奉献。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数育事业,呕心沥血,作出了很大的贡献。被评为全国“三八”红旗手、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。事迹被收入《中华妇女风采录》、《中国人物年鉴》。
乌拉孜汗·阿·阿赛应哈孜音:男,哈族,1938年6月生,新疆托里人。基础部植物生理组教授。196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专业。同年被分配到新疆八一农学院任教。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94年被评为教授。曾任生物基础部副主任。党支部书记,并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,新疆植物学会理事和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主任。1992年被选入《中国少数民族专家学者词典》。从事植物生理生化教学和研究30多年,共教授60多个班次,培养出2000多名高级专业人才,为学校培养出5名少数民族年青教师。曾2次被评为先进教师并出席了农牧渔业部在沈阳召开的表彰大会,曾被评为“全国植物学科普工作积极分子”。1968年一1972年参加了中央民族出版社《毛泽东集》1—4卷和马列著作等6本书的翻译和编辑工作。编写出6部60万字的教材。正式出版的专著和译著有《植物生理学基础》,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《植物生理学》、《微生物的功过》、《新疆农作物实用技术》等8部。主持了自治区课题“药用植物一阿魏的组织培养”。论又有《药用植物一阿魏的组织培养初探》、《水肥使作物增产的生理基础》等20多篇。
乌其洪江·玉买尔:1945年9月生,维吾尔族。笔名星火。新疆喀什人。196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。杂志社副主编、副主任。副编审。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,中国民研会理事,新疆作家协会会员,新疆民研会理事,新疆“十二木卡姆”研究会会员,喀什地区民间文学家协会和喀什地区诗词协会主席。1957年发表处女作诗歌《花朵》。44年来先后发表100余篇论文、300多篇歌词,并翻译了一些中外作家的诗歌、小说、散文。出版的著作有《清泉》、《萨拉姆星星》、《道德的歌颂》(合著)、《启明星》、《维吾尔族历史民歌》、《色来恰坎的故事》、《维吾尔族民间歌手集》、《百灵鸟》、《啊,群星》等。辞条辑入《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录》、《中国少数民族作家辞典》、《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》、《中国人才世纪献辞》、《中国文艺群星辞典》、《中国民间文学家辞典》等。
乌日吐那斯图:1939年11月生,内蒙古哲里木人。蒙古族。原名金楞,笔名科尔沁塔拉。中共党员。1957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蒙文专业,1956年内蒙古师大函大师大函大蒙文系本科毕业。内蒙古哲里本报社副总编、党委副书记、高级编辑。曾兼任全国少数民族新闻研究会常务理事,全国地市报时事研讨会常务理事,内蒙古记协理事,内蒙古曲艺家协会会员,哲盟蒙古语文学会常务理事,哲盟作协会。用蒙汉两种文字撰写四百多万字的消息、通讯、游记、特写、报告文学、调查报告、理论文章文艺评论、诗歌,并编写、翻译出版了《爱国传奇》等8部著作。其中《人才之摇篮》(获全国新闻一等奖)等5篇新闻作品5次获全国新闻奖;《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,办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》(获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新闻研讨会二等奖,并摘入《新闻年鉴》和《中国当代新闻理论文选》)等4篇新闻作品4次获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新闻奖;《草原轻骑兵》(获内蒙古自治区新闻一等奖)等3篇新闻作品3次获新闻奖:《无私的奉献》等8篇作品8次获内蒙古自治区征文奖;2次获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工作者称号,3次获全国地方报总编奖,2次荣获省级新闻出版战线先进工作者和自治区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。事迹被收入《中国少数民族专家学者辞典》、《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》。
郡望堂号
1、郡望
据《郡望百家姓》上记载:乌氏望出颍川郡。战国时置郡。以颍水得名。
颍川郡:始设于秦王政十七年(公元前230年)。之所以名为颖川郡,是因为有一条河,名为颖水,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。郡治设在阳翟(今河南省禹州市),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登封 宝丰以东,尉氏 郾城以西,新密以南,叶县 舞阳以北的广大地区。东魏武定年间治所移至颍阴(北齐改为长社,隋又改为颍川,唐复改为长社,即今河南省许昌市)。隋初曾废颍川郡,唐代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。
汝南郡:汉高帝置,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。
鄱阳郡:汉末孙权设鄱阳郡,治鄱阳县,就在今江西省鄱阳。
2、堂号
懿穆堂:唐朝乌重胤,开始为陆平将兼左司马。因剿贼有功,升节度使,封张掖郡公。3年中大小百余战,将贼剿平,升检校 司空,进为邠国公。死后谥号为懿穆。部下士兵20余人割股祭他。
【乌姓宗祠通用对联】
〖乌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古称力士;
世比封君。
——佚名撰乌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战国时秦国勇士乌获,力大能举鼎,因为秦武王孔武有力,喜好竞赛力气的游戏,乌获与任鄙、孟说等力士都位居高官。下联典指秦朝人乌氏倮,以畜牧为业,秦始皇令他比封君(接受封邑的贵族),与其他大臣一起上朝。
唐廷宿将;
齐采名卿。
——佚名撰乌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代张掖人乌重胤,字保君,出身行伍,年轻时曾任潞牙将,后历官河阳节度使、检校司空,封邠国公。下联典指春秋时齐国大夫乌枝鸣,驻守宋国。宋国华氏作乱,华登到吴国搬来救兵对付宋昭公,宋军大败。乌枝鸣向齐君建议,诱敌深入,与敌人短兵相接,以勇取胜,果然击退了华氏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乌姓宗祠六言通用联〗
两生礼罗幕下;
二龙决胜辕门。
——佚名撰乌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唐邠国公乌重胤礼贤下士,名士石洪、温造皆投其幕下。下联典指唐开元中乌承玼与从兄乌承恩皆为平虏先锋,人称“辕门二龙”。 百家姓查看:http://sjylzc.sbs/baijiaxing
标签: 乌姓,起源,郡望堂号,作为姓氏念什么
世纪娱乐注册官网平台
发表言论